再造一个“新巨石”,这场盛会全球瞩目
发布时间:2020-12-09   浏览次数:1412

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、国际形势深刻变革的新形势下,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行情中把握走向,为玻璃纤维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?

12月7日,以“聚势谋远,赋能新未来”为主题的中国巨石第二十六届国际玻纤年会启幕。本届年会以“线上+线下”形式开展,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位嘉宾齐聚桐乡,还有200多位海外嘉宾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会。与会期间,嘉宾们将共同探讨、展望行业新周期下的新未来。

△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周育先

△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

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周育先,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敏,九江市政府党组成员、九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梅峰,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副区长李坚峻,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金华,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党委常委、副会长刘建华,桐乡市领导盛勇军、朱伟强,中国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、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毓强等出席开幕式。

大型风力叶片、光缆加强芯、飞机部件、汽车制造、耐温材料、运动器材……这些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东西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材料——玻璃纤维。石头变成丝,几千缕丝变成一股纱。玻璃纤维作为工业强基的战略性新材料,在风电、5G、交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
△巨石生产车间

对于全球玻纤行业领军企业中国巨石来说,如何不断迈向创新发展的新征程?眼下,中国巨石正坚持引领新材料行业发展的理念,坚定不移以“智能制造”为四次创业战略方向,朝着“再造一个巨石”的目标大步向前。

今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、贸易保护主义、转型升级等重重挑战之下,中国巨石更是主动出击,打通“堵点”,补上“断点”,攻克“难点”,创造“亮点”,闯出一片逆势反转、加快发展的新天地。


△巨石生产车间

诚如张毓强所言,当前,国家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策略。国内的大循环里有企业的小循环。从企业的小循环来讲,可以把集团内部的资源运营起来,进一步发展自己。和国外客户的下游再合作,这也是循环。无论是小循环、大循环,还是双循环,里面都蕴藏着不少机遇。

抢抓机遇拓市场

今年年初,受到疫情影响,一边是几乎瘫痪的交通,一边是产品面临的“爆仓”风险。张毓强力排众议。“巨石不减产!原销售指标不变!”一句话,定了军心,也将疫情的压力转化为企业突破自我、寻求发展的动力。

“陆路不通,走水路。”抱着“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”的信念,中国巨石主动出击,开启了火热的“销售公关”, 产品销售线“活”起来了,也稳住了大客户和重点市场。

△巨石生产车间

在周育先看来,中国巨石始终坚守初心,以市场为导向,以创新为动力,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。“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,中国巨石科学部署、勇于担当,实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‘两手抓两不误’,经营业绩逆势增长。”他说。

随着国内疫情的平稳,全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,巨石的销量也因此迎来快速增长。当“新基建”成为经济逆周期的稳定器,中国巨石早已先人一步,全面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,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升。

△巨石生产车间

玻璃纤维作为工业强基的战略性新材料,恰与“新基建”所涉及领域相契合。8月以来,巨石产品供不应求,以风力发电、光缆加强芯等为代表的“新基建”领域玻纤产品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。前三季度,企业玻纤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5%。眼下,航空航天、交通运输、节能环保、电子电气……跨行业的产业组合为玻纤复合材料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中国巨石正充分发挥大企业顶天立地的优势,挑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梁。

创新为魂强活力

“新基建”领域的爆发式增长,带动巨石产销节节攀升。这背后更多靠的是巨石持久的创新力。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加速,中国巨石更是坚定创新理念,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。浙江省科技进步奖、浙江省专利优秀奖、“浙江制造精品”榜单、2020年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……一项项荣誉背后是巨石对创新的不懈追求。

与国内知名管道企业合作研发的新型编织玻纤保护管,被用于港珠澳大桥、大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中;研发出的光纤加强芯替代金属丝,作为5G行业基础材料之一;将数字经济产业基础材料的电子级玻璃纤维控制在5微米级别,助力芯片产业快速发展……创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巨石向前大步迈进的关键所在。

△巨石产品

今年,企业重磅发布自主研制的E9玻璃纤维,再次刷新了全球玻纤行业模量水平,打破了行业技术“天花板”。从E6、E7、E8到E9,不仅仅是玻璃配方的不断升级,更是巨石促进行业发展、拓展更广阔应用领域的发展历程。

制造智能加速度

生产线上不断“吐”出玻纤成品,一旁的机器人行云流水般操作着每个步骤,自动完成包装、贴标、质量检测……在中国巨石,智能制造开启产业新发展的生动实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。

△智能制造基地

当智能制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中国巨石早已开启了智造加速度。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内,年产15万吨粗纱生产线提前点火投产,年产15万吨玻纤生产线和年产3亿米电子布生产线正加速建设中。基地集中运用了一大批行业最新的“高精尖”技术,实现了智能装备、智能系统与人的互联,进一步提升了玻纤行业生产技术。

△智能控制中心

人均生产效率提升14%,吨纱制造成本下降5.5%,高端产品比例达90%以上……智能制造带来的不仅仅是新的技术,更是新的生产力、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。疫情之下,智能制造的优势更加凸显。仅细纱生产线织布这一个环节,智能工厂实现“1个人管50台机器”的目标,充分展现着先进制造业的现在与未来。

【转载声明】:本平台所转载的文章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,如果原文没有版权声明,我们将按照目前互联网开放的原则,在不通知作者的情况下转载文章。如果转载行为不符合作者的版权声明或者作者不同意转载,请来信告知:qbw@fiberglass365.com。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平台转载有关文章时,务必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,保留本平台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来源:桐乡发布
 关键词:玻璃纤维 | 企业动态
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.fiberglass365.com.cn 苏ICP备09016666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