价值观察:中国巨石 玻纤行业的“三好学生”
发布时间:2017-06-20   浏览次数:1315

相比起贵州茅台(470.95 +0.17%,诊股)、格力电器(37.32 +0.03%,诊股)这种耳熟能详的白马股,中国巨石(10.44 +0.48%,诊股)(600176.SH)确实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。作为国内玻纤行业的领军企业,最近公司股价表现强劲,逼近2015年创下的12.93元的历史高点(前复权)。可能有人会问: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强劲的涨势?在笔者看来,中国巨石在很多方面和“三好学生”万华化学(25.42 -0.12%,诊股)类似,为什么会这么说,这还得从企业本身谈起。

玻纤行业赚钱吗?

研究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好是坏,脱离不开研究该企业的盈利模式。中国巨石是全球少数(全球6家、国内3家)掌握玻纤生产核心技术的厂商之一。目前全球前六大玻纤企业约占据全球75%左右的产能,寡头竞争的格局在过去十年未有变化。也正因为如此,玻璃纤维行业具有集中度高的竞争格局,新进入企业很难通过技术转让获取玻纤生产的核心技术。同时,规模壁垒也非常高,现在玻纤行业进入门槛极高,新建一条生产线至少需要十亿的流动资金,极大抬高了整个行业的投资壁垒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想要产能供给的增加是相当缓慢的。(笔者注:其它5家分别是欧文斯科宁、JohnsManivel、NEG、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。)

从历史上来看,过去玻纤应用于建筑领域比重较大,周期性明显,一旦行业进入景气周期,就会导致大量的玻纤产能投产。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,玻纤行业正逐步平滑掉其周期性,目前下游电子、汽车、轨道交通、环保正处于上行周期,且风电有回暖迹象,需求端支撑明显。因此,玻纤行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强周期行业,而是一个处于景气周期、缓慢增长、壁垒较高的弱周期行业。

从供需关系来看,全球玻纤产量从2008年的492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875万吨,其中中国巨石产能170万吨,占世界总产能的20%。由于国内玻纤企业竞争优势明显,国外传统玻纤企业近五年来已基本没有新增产能。从全球玻璃纤维消费来看,全球消费大国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,欧洲为世界玻璃纤维最大的消费市场,用量为全球总量的35%以上。而美国、日本也是主要消费国家,中国相对还比较少。

此外,笔者需要指出的是,玻纤行业与全球宏观经济周期较为同步,基本上全球经济复苏是玻纤行业景气上行的代名词。历史数据显示,玻纤需求与全球GDP增速相关性高,且由于玻纤材料渗透率在逐步提高,其增速通常高于GDP增速,约为其1.6倍。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,欧元区经济增速超过美国,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增速首次超过美国。同时,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,也预示美国经济整体继续向好,目前看全球经济并不具备下行风险。

中国巨石的竞争力强吗?

中国巨石的前身是中国化建,早在1993年组建成立了桐乡市巨石玻璃纤维有限公司,当时是一家民营企业;之后为了更好的发展,联合央企中国建材,于1999年改制为中国化建巨石集团有限公司,转身成为国有企业;之后,引进外资,成为中外合资企业,于2004年再次更名为中国玻纤。由于中国玻纤95%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公司的核心企业巨石集团,2015年3月18日,成功更名为中国巨石,也有利于发挥“巨石”的品牌效益。1999年4月,中国巨石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,彼时公司名称尚为“中国化建”。发行价格3.05元,发行市盈率17.50倍,募资总额2.14亿元。

高成长性是金融界《上市公司价值观察》衡量上市公司的重要方面,而翻开中国巨石历史,高成长当之无愧。中国巨石营业收入从1999年的3.7亿元一路飙升至2016年的74.46亿元,复合增长率为19.24%;营业利润从0.33亿元增长至17.46亿元,17年间营业利润增长52.91倍,复合增长率达到26.29%。除了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玻纤需求大幅下跌造成营业收入和利润出现负增长和亏损以外,中国巨石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基本维持上升趋势。

中国巨石一季报显示,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.5%,实现归属净利润4.7亿元,同比增长30.8%,毛利率高达47.1%,净利率达到25.3%,创历史新高。47%的毛利率是什么概念呢?领先国内的重庆国际和泰山玻纤差不多10个百分点,而海外巨头NEG过去几年来玻璃和玻纤利润率仅在10%左右,说明公司的议价能力很强,从侧面也反映出客户粘度很高。

支持公司强大竞争力的核心主要来自技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。先看技术壁垒,公司用5年时间突破了玻纤行业的关键技术浸润剂技术领域,拥有了自主话语权,实现了对国外竞争对手中高端产品的替代。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年产10万吨无碱池窑更是创造了全球单座池窑年产能最高纪录,无论从技术能力和硬件设施装备水平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

从成本来看,公司总部桐乡地处国内富产叶腊石的浙江省,可以就近采购降低公司的原材料运输成本。另外,据《钱江晚报》报道,2007-2014年产能翻倍但总员工数及生产工人数均有减少,主要得益于早在2006年建成的全球最大的池窑拉丝自动化生产线,利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充分融合,实现玻纤行业的优化升级、智能制造,使得公司的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公司。

此外,申万宏源(5.60 +0.00%,诊股)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,中国巨石是美国目前主要的玻纤出口商,出口美国占比15%(整体出口占比50%左右),将是美国重启基建核心受益者。美国年产8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项目已于2016年5月28日正式签约,预计2017年底建成,也从侧面反映出公司技术工艺得到海外客户的认可,目前已成为美国前四大造船厂的主要供应商。

能否延续高增长神话?

笔者翻阅中国巨石最近3年财报时,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净利润的增速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增幅,也就是增利不增收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在笔者看来,更多的还是出于抢占市场份额的考虑。刚才我们讲过巨石的产品成本比别人低、质量又比别人高,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提价。目前来看,只有一种原因能解释这个情况了:中国巨石用同样的价格和更好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。等到一家独大的时候,它会有什么策略呢?
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2016年9月,中国巨石发布公告拟以7.6亿元收购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,合计32.04%的股权,此次收购是公司向往下游产业链扩展的重要标志。中国巨石作为玻纤产业链上游的绝对龙头,把自己的生产材料制作成产品,成本自然要比别人低。向下游收购后周期性会相对减弱,成长空间放大,新成长领域的觅得有望为景气延续保驾护航,也为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。

来源:金融界
 关键词:玻璃纤维 | 企业管理
免责申明 网员服务 广告服务 站内导航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
版权所有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www.fiberglass365.com.cn 苏ICP备09016666号-8